(記者 白蕙華 蕭博元˙報導)
臺南市政府推動「替代燒、適量燒、集中燒」的紙錢減量政策,今年累積以米代金逾8.3萬公斤,創歷年紀錄,以功代金也超過350萬,較往年明顯成長。今(27)日上午在臺灣首廟天壇舉辦「功德迴向祈安法會」,由市長黃偉哲擔任主祭,市議員沈震東、陳怡珍、蔡筱薇也到現場,共同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並將功德迴向民眾及先人。
市長黃偉哲表示,民俗信仰與環境保護同樣重要,政策推行會循序漸進、多方評估及完整配套,市府目前已打造兩座「淨圓滿紙錢專用爐」,加上以功代金、以米代金等等措施,將慎終追遠的傳統美德進行改良,配合當今淨零碳排的國際潮流,既滿足市民的信仰祭拜需求,也將紙錢焚化的空污問題減至最低,一舉數得。他感謝廣大市民的響應支持,也祝福民眾善行積德必有福蔭。
環保局長許仁澤表示,環保局自去年在東區虎尾寮試辦,設置4座紙錢集中箱,今年中元期間4座集中箱集運約980公斤紙錢,較去年增加約900公斤,代表紙錢集中箱深入社區宣導,政策能見度及便利性高。今年再與全聯合作,目前已設立24處紙錢集中箱,未來將持續拓點,只要是中元普度或初一、十五,初二、十六祭拜期間,都提供紙錢集中收運的貼心服務。另社區大樓申請載運次數也較去年增加45%,顯示環保祭祀理念逐漸深入民心。
此外,環保局於法會前已發送簡訊通知捐款市民,邀請參加祈福法會,無法到場者可透過網路直播(https://www.youtube.com/live/5-7thNH6DCE)共襄盛舉。
第21屆全國脊髓損傷者運動會臺南登場 黃偉哲全力支持脊髓損傷朋友參與運動賽事
(記者 白蕙華報導) 黃偉哲市長感謝中華民國脊髓損傷者聯合會舉辦這項深具意義的體育活動,黃市長說,此活動為全國性活動,參加選手都是來自全國各地脊髓損傷者,透過運動賽事,讓脊髓損傷者走出家門,實踐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社會參與之精神,讓身心障礙者能夠享有與他人平等的生活機會和尊嚴,除促進其社會參與外,也展現臺南的支持與關愛。 脊髓損傷者聯合會理事長張木藤表示,此次活動由脊髓損傷者聯合會及脊髓損傷社福基金會共同主辦,譲運動會自96年開辦以來,參與人數從900人增加到1,700人。張理事長說此次在黃偉哲市長支持下,市府各局處積極配合辦理,提供經費、志工招募、交通接送、場地租借等協助。另感謝慈揚社福慈善基金會、凱達格蘭基金會、遠鴻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信託銀行等民間企業及團體共同響應,出錢出力,用實際行動支持每位選手帶來更好的運動體驗,也支持他們更有勇氣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今年全國脊髓損傷者運動會的運動員宣誓代表是來自佳里區的楊伊宸選手,她也是今年巴黎帕運的國手。楊伊宸早年因意外成為脊髓損傷者,她無法接受並時常感到憂鬱與挫折,直到朋友鼓勵她參加羽球運動,讓她漸漸發現自己的潛力,在她的努力不懈下,最終成為羽球國手,代表臺灣參與國際賽事。另位來自臺南的廖永琮是桌球選手,他過去因跳水受傷而導致脊髓損傷,初時四肢癱瘓,無法自主行動,讓他對未來感到非常徬徨無助,在台南市脊髓損傷者協會及桃園潛能發展中心協助下,他不僅擔任身障同儕訪視員,提供傷友心理支持,積極參與運動賽事,看到自己更多的可能。 社會局盧禹璁局長表示,目前臺南已設置59處輔具服務站,布建數量全國第一,並成立「無障礙設施檢視工作小組」,由身權委員組成工作小組針對臺南市的環境設施進行無障礙檢視。此外,臺南亦推動脊髓損傷者護理包服務,根據每位傷友的需求客製化所需物資,這些措施將為身障朋友及其家庭創造更包容和支持的社會環境,市府團隊將持續營造友善環境,營造友善無礙的城市。通往臺灣詩社的文學任意門 臺文館邀你穿越時空,探索臺灣現代詩的魅力
(記者 白蕙華 蕭博元 報導) 國立臺灣文學館2024年文學科技裝置「文學任意門―通往臺灣詩社」,今(27)日於臺文館舉行開幕記者會。由臺文館長陳瑩芳、詩界代表「創世紀詩社」《創世紀詩雜誌》主編嚴忠政、「笠詩社」社長利玉芳、詩人謝碧修、「陽光小集」詩人李昌憲、「四度空間」代表現任佛光大學人文學院助理教授田運良各界貴賓蒞臨並啟動裝置,為展覽揭開序幕。現場亦有來自嘉義縣新港國小師生及臺南中小學校長等貴賓一同體驗AI與詩文、圖像結合的趣味,反應相當熱烈。 臺文館長陳瑩芳致詞時表示,臺文館近4年在文化部「智慧型博物館計畫」的支持下,嘗試透過各種方式將文學與科技結合。「文學任意門」不只是心理測驗,更結合詩文、圖像,為參與者產生專屬圖片。希望臺文館成為學校的後盾、最好的教學場域,帶領下一代透過有趣的裝置,來體驗臺灣詩的美麗。 《創世紀詩雜誌》主編嚴忠政表示,通過現場的拱門就可以打破虛實、打破時空的限制,和現代詩的特質很相像,非常期待這次的特展。「笠詩社」社長利玉芳表示,雖然笠詩社今年60週年,但詩不是存在於過去的,笠詩人們曬著陽光,腳踏臺灣土地,仍堅持前進。 「陽光小集」詩人李昌憲分享,「陽光小集」當時集合全國菁英,致力結合詩、民歌、漫畫等媒介,可惜最後因辦理政治詩座談會而停刊。「四度空間」代表田運良則笑說,《象群》、《薪火》、《地平線》、《新陸》、《曼陀羅》等詩刊都是彼時年輕詩人們的生命記憶,期待觀眾透過「文學任意門」,重回當年風風火火的盛況。 1950至1980年代可謂臺灣現代詩發展最為蓬勃時期,詩人們召集同好成立詩社、創辦詩刊,並高喊對社會的倡議、對藝術型態的主張,以及對未來的大膽設想。「文學任意門―通往臺灣詩社」計畫特別聘請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劉正忠(唐捐)擔任策展文學顧問,結合時下熱門的AI圖像生成技術,與當時各具鮮明風格的六家詩社:現代詩社、藍星詩社、創世紀詩社、笠詩社、陽光小集、四度空間,連結各詩社美學與藝術風格,建立六種「詩意模組」,嘗試以新的方式來呈現其各自的審美態度。觀眾透過現場裝置,即可連結進入串聯生活與詩意風格的「異時空」,回答情境選擇題後,即可解鎖自己的臺灣文學屬性,並與契合度超高的臺灣詩人社團相遇。測驗結果將由AI生成專屬圖像,並輸出實體明信片,讓觀眾保留與臺灣現代詩劃時空交集的珍貴瞬間。策展文學顧問劉正忠(詩人—唐捐)也特別透過影片邀請觀眾前來臺文館體驗,從中找到最愛的詩社。 臺文館表示,臺灣文學的現代詩範疇,已納入國中小的課程學習內容,希望透過此次科技互動裝置,拉近學子與現代詩的距離。此外,「文學任意門」也納入文化部校外文化體驗計畫,供來館的學子直接互動體驗,今日來館參與的嘉義縣新港國小六年級學生,就是首批體驗「文學任意門」的國小學子,孩子們笑著彼此分享測驗結果,帶著豐美的文學經驗返校。 「文學任意門―通往臺灣詩社」即日起至2024年12月1日於臺文館一樓藝文大廳展出,邀請觀眾前來體驗現代詩與AI技術碰撞的時刻。臺文館B1圖書室「六十而笠.笠詩社六十周年特展」持續展出中,並結合「文學任意門」設置六家詩社推薦刊物閱覽區,期待觀眾開啟通往臺灣文學史的無數扇門,感受文學的魅力與深度。「遊台南搭好行」黃偉哲推超值秒殺8大主題遊程9/25開賣
(記者 白蕙華報導) 時序進入秋高氣爽的旅遊好時節,台南市從10月起至12月,推出台灣好行一系列推廣體驗活動,將於9月25日上午10點KKday、Accupass活動通雙平台同步開賣!觀旅局今(23)日舉辦遊程發布記者會,台南市長黃偉哲、觀光旅遊局長林國華、交通局長王銘德、市議員陳怡珍、許至椿、沈震東及地方業者代表等皆蒞臨共襄盛舉,邀請全國民眾體驗台南多種玩法! 黃偉哲表示,台灣好行路線包含「88府城巡迴線」、「99安平台江線」、「東山咖啡線」及「梅嶺線」,旅遊路線結合台南在地特色,遊客在飽覽風光之餘還有精選農特產伴手禮店家供大家採買,讓遊客收穫滿滿、滿載而歸。 他也特別推薦名額有限的主題遊程,依據不同客群專屬設計8大主題的體驗遊程共有16場次僅360個名額,由專業導遊帶領實際搭乘台灣好行班次,體驗台灣好行台南旅遊的趣味性,除了有遊客喜愛的米其林必比登美食行程外,今年搭配梅嶺線及東山咖啡線,分別推出了登山健行、咖啡農事體驗等主題方案,歡迎舊雨新知相約一起來探訪台南風光。 目前台南市台灣好行路線共4條,包含:「88府城巡迴線」、「99安平台江線」,以及今年度甫開行的「東山咖啡線」及「梅嶺線」,為持續鼓勵遊客搭乘,觀旅局於今年度活動邀請入圍葛來美獎專輯包裝設計師鄭星慧,以四條路線特色意象設計四款紀念印章於車輛上,增添遊客搭乘台灣好行的趣味;除此之外,只要在本年度活動期間搭乘任一台灣好行路線,於車上填寫線上問卷,就有機會抽好禮。 觀旅局長林國華說明,台灣好行台南主題遊程推出邁入第4年,已累積不少忠實粉絲,特別推出限量版「熟客計畫」,將針對110至112年間,總報名場次數排序前20名之遊客,主動發送熟客優惠碼,只要邀請過去從未參加者一同報名,熟客即享該場次免費。 8大主題遊程於9月25日上午10點起在KKday及Accupass活動通開放報名,各場次名額有限。另10月1日起於KKday販售限量300套台灣好行台南自由行套票,包含【交通組合套票】高鐵+台灣好行8899、台灣好行8899+立驛國際安平港遊船套票等;【景點組合套票】台灣好行8899一日券+安平樹屋、安平古堡、億載金城門票三選一/三選二等;【體驗組合套票】台灣好行東山咖啡線+儷泉溫泉泡湯1小時等多樣組合套票旅遊商品。請大家持續追蹤台南旅遊網最新資訊。 此外,觀旅局也說明今年將持續招募新的台灣好行特約店家,邀請路線站點沿線的各類業者單位都可分別推出憑車票前往消費的各式優惠方案,有意願業者都可透過線上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ene68oH2Rs9tJC3U7)報名。更多活動詳情可上台南旅遊網或洽執行單位翔啓創意客服專線0965-171818查詢。臺南虱目魚產季將臨 黃偉哲:10月來品嘗保證一試成主顧
(記者 白蕙華 蕭博元 報導) 「2024臺南虱目魚文化季」系列活動即將於10月5日開鑼,北門、學甲、七股、將軍、安南五大虱目魚產區輪流登場,當令虱目魚創意料理、水晶教堂漁業意象裝置藝術、農遊及食魚教育體驗、在地農漁特產展售等各項活動,融合傳統與新創內容精彩豐富,今(23)日市府於永華行政中心辦理記者會,市長黃偉哲邀請國內外民眾一同暢遊虱目魚故鄉,感受臺南虱目魚產業文化的特色與魅力。 市長黃偉哲表示,臺南虱目魚年產量約2萬2500公噸,產值約新台幣22億5,000萬,全國第一。追溯其養殖史近四百年,無論是生產養殖、冷鏈加工,甚或是銷售通路,臺南已建構出完整的虱目魚產業鏈。近年市府致力拓展臺南優質農漁產品外銷市場,攜手本市業者組成臺南城市隊,展售足跡踏遍日本、北美、東南亞、澳洲等地,臺南虱目魚等農漁產品成功上架各國通路,團隊要用我們最驕傲的農漁產,讓世界看見臺南。 黃偉哲強調,有漁民辛苦養殖,再由中央地方政府及漁會一起配合行銷,讓全世界認識台南優質的虱目魚,除了平價、營養價值高之外,整個魚身的用途也廣,不論生鮮魚肉或各式加工食品都廣受喜愛,甚至有各界料理大師開發出創意料理,包括虱目魚漢堡和造型碗粿。歡迎大家在10月虱目魚的盛產季,來臺南品嘗當季最美味的虱目魚,保證一試成主顧。 農業局代理局長陳仲杰說明,「2024臺南虱目魚文化季」系列活動,有10月5日北門水晶教堂–「思慕400 台南家魚」、10月19日學甲華宗公園–「學呷.虱情蜜魚」、10月20日七股遊客中心–「虱藏美味」、10月26日將軍鯤鯓鯤溟里聯合活動中心–「朝虱目饗 i 在將軍 」、10月27日安南四草大眾廟「成功虱目情.快樂四草行」。適逢臺南400,今年度更結合「臺南400農漁地景藝術節及永續主題展」,在10月19日邀請「優人神鼓」於虱目魚產地「井仔腳瓦盤鹽田」演出<聽海之心>地景劇場,歡迎各地好友在十月深秋到訪臺南,來趟藝術與美食之旅,詳細活動資訊請至各區公所官網或粉絲專頁查詢。 今(23)日記者會出席貴賓眾多,包括農業部漁業署簡任技正鄭淑文、市議員許至椿、沈震東、方一峰也到場支持。現場亦公布「2024臺南虱目魚全聯大潤發通路行銷-買臺南虱目魚 抽黃金活動」得獎名單,共有5位幸運得主獲得價值1萬5,000元黃金虱目魚,詳情請至活動網頁查詢(https://臺南虱目魚抽獎活動.com/)。農業局也邀請獲獎人蒞臨臺南虱目魚文化季,品嘗產地最新鮮、最肥美的虱目魚。梁麗妍接任臺南郵局首位在地女局長
(記者 白蕙華報導) 臺南郵局局長李英傑於本(113)年7月16日屆齡榮退,局長一職由本局尤素珍副局長代理迄今,新任局長經中華郵政公司發布,由高雄郵局局長梁麗妍接任,並訂9月19日(星期四)上午10時30分在臺南郵局投遞大樓6樓大禮堂舉行交接典禮,由中華郵政公司副總經理楊素珠主持監交。 臺南郵局自李局長接任以來,推展各項郵政業務績效卓著,如112年整潔企業文化活動全區第2名、純保障型商品(含附約)保費收入達成率甲組第2名、壽險契約脫落率甲組第1名、更榮獲郵政壽險超越巔峰金質獎等殊榮。此外,對於關懷在地農特產行銷及推動照顧偏鄉獨居長者措施等「公益郵政」形象的展現亦不落人後。李局長退休後,尤代理局長仍秉持李局長經營管理理念,持續推動郵政業務以保持優勢競爭力。臺南郵局先後在二位長官領導下,各項郵政業務績效穩定成長,成果碩然。 新任梁局長係民國71年進入郵局服務,由最基層職務做起,經公務人員高、普考試升資後,歷任各級支局經理、臺南郵局企劃行銷科及郵務科科長、屏東郵局局長、高雄郵局副局長及局長等重要職務。郵政資歷超過 40 年,不僅歷練完整、經驗豐富,且熟稔各項業務及深具經營管理能力。擔任高雄郵局局長期間,111及112年度不僅壽險業務績效分別獲得金龍獎第1、2名,且督導之各項績效衡量項目成績皆榮獲全區第3名殊榮,營運績效斐然;截至113年上半年亦暫居壽險高峰會第1名。另,在推動郵政業務之餘,對推動關懷公益活動亦不遺餘力,為一各方面具體績效顯著且表現優異之領導者。今返鄉服務接任臺南郵局首位女局長,將在原有良好的基礎上,秉持一貫服務熱誠,帶領臺南郵局團隊,為府城民眾提供親切可靠及優質滿意的服務。黃偉哲出席小小警察交安體驗營 盼「車輛慢看停 行人安全行」觀念從小開始落實
(記者 白蕙華 蕭博元報導) 為響應全國「交通安全月」活動,建立人本交通的停讓文化,台南市政府警察局與交通局,以及台南監理站於大台南智慧交通中心舉辦「小小警察交安體驗營」,藉由沉浸式關卡角色扮演體驗,讓幼兒園的小小警察們在遊戲互動中寓教於樂;台南市長黃偉哲也特地出席結訓典禮,頒發獎章給小朋友,他盼望藉由體驗營活動,將「車輛慢看停 行人安全行」的觀念深植在孩童心中,並提升自身交通安全意識。市議員余柷青、林燕祝、沈震東、蔡筱薇、林美燕到場共襄盛舉。 市長黃偉哲表示,一直以來台南市政府對於交通安全都十分注重,由市府統籌分工、各局處各司其職,例如社會局負責年長者、社團的交通安全宣導,教育局的主責是學生,警察局是充分的配合各局處,而交通局則是做整體的規劃,目的是希望能夠 產品標籤讓市民有一個安全的交通環境。正確的交通安全觀念必須從小就開始建立,今天在大台南智慧交通中心辦理交通安全體驗營,讓正確交通觀念成為小朋友生活習慣的一部分,不要等長大後出現違規才開始改變,同時也歡迎市民朋友一起來參觀利用大台南智慧交通中心的設施,協助大小朋友建立正確的交通規則。 黃偉哲市長主持結訓典禮時,笑顏逐開的校閱參與的小小警察們,並頒發象徵通過「警車體驗」、「酒醉眼鏡感知」、「大型車交通安全體驗」及「人身安全學堂」等四大交通安全關卡考驗的結訓徽章給小朋友,並與小朋友開心合照;同時他也交付現場小小警察一項任務,除了今天親自體驗交通警察的工作外,回家之後也要把今天所學傳達給家中大人,包括出門時要提醒大人要遵守交通規則,記得戴好安全帽及繫好安全帶,務必遠離大型車、千萬不能僥倖酒後駕車。黃偉哲希望這些小小種子能成為家戶中的「交通安全小老師」,向上輸出並向外擴散,增加台南市的宣導量能。 南市府表示,市府將持續落實黃市長人本交通的施政理念,整合跨局處資源,建立策略夥伴關係,各局處齊心協力,形塑重視個人安全、優先停讓行人的交通安全文化,讓以人為本的精神,成為生活化的自然反應,打造台南為安全宜居城市。臺南美展邁入第四十二年 147件獲獎作品驚艷臺南
(記者 白蕙華 蕭博元報導) 臺南美展於2024年已邁入第四十二年頭,本屆美展於六大比賽類項中評選出147件得獎作品,即日起至10月20日止,將於臺南文化中心各藝廊展出。另於9月28日(六)下午14時,將在「台糖長榮酒店(臺南店)三樓嘉賓廳」隆重舉行頒獎典禮,盛邀各類評審、臺南各藝文人士及所有得獎者蒞臨參加,也歡迎所有愛好藝術與創作的民眾踴躍前往臺南文化中心觀展。 2024年臺南美展線上徵件初審共收件592件,實體複審入選147件,競爭可謂十分激烈。當中,書法類臺南獎呂佳憲先前參加臺南美展數次,今年成功問鼎臺南獎;而攝影類臺南獎王宣閔初試啼聲便一鳴驚人,顯示臺南美展提供平台,持續沃養新秀土壤,扶植藝術開出繁花勝景。 為獎勵獲獎者,臺南美展獎金,各類「第一、二、三名」金額分別為30000元、25000元、12000元,其中三名「臺南獎」另外獲頒典藏費7萬元,得獎作品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典藏。優選18名,每名獎金6000元、佳作30名,每名獎金3000元。此次各類優選及佳作入取名額為西方媒材錄取優選6名、佳作11名,東方媒材類錄取優選2名、佳作4名,書法類錄取優選2名、佳作3名,攝影類錄取優選3名、佳作5名,傳統工藝類則錄取優選2名、佳作3名,立體造型類錄取優選3名、佳作4名。 本屆臺南獎得獎作品「陳肇興詩二首(亂後初歸里中、山館夜坐)」(書法類),得主呂佳憲,以書法獨有的線條藝術,對傳統的書法創作展現新意,墨色及空間布局,實為上乘之作;「穿越時空的精靈」(攝影類),得主王宣閔,以拍攝琥珀昆蟲為題,並裱以壓克力框,於作品中進行一場耐人尋味的哲思對話與輝映;「無何有之鄉」(立體造型類),得主楊雅晴,作品以創新實驗手法挑戰釉料及土之特質,模糊媒材界線,整體表現新世代美感,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另外西方媒材類、東方媒材類與傳統工藝類的首獎,分別由王啓文以作品「憂鬱的女孩」獲得西方媒材類首獎。其作品於寫實中提供精準之細節,氣氛營造極佳,畫面以現代光源營造不同於古典的氛圍感,別開生面;麥詩韻以作品「金魚街」獲得東方媒材類首獎,其作品以創新手法進行膠彩及水墨結合,跳脫傳統框架,作品內容也對自由及束縛有著一定程度之辨證;毛祚欽以作品「牡丹金如意」獲得傳統工藝類首獎,作品以纏花工藝製成,技巧精實出色,作品呈現細膩韻味。「舊」史料「新」發現 臺文館與中研院臺史所簽署合作備忘錄 共同催生呂赫若《季節圖鑑》新出土作品集!
(記者 白蕙華 蕭博元報導) 國立臺灣文學館與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合作出版的《季節圖鑑:呂赫若新出土作品集》,今(20)日於臺文館舉行新書發表會,並由雙方代表臺文館長陳瑩芳、中研院臺史所長鍾淑敏教授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承諾未來文史專業交流、共享與互惠。呂赫若的公子呂芳雄先生、女兒朱麗玉女士,學者陳萬益教授、許俊雅教授、譯者謝明如等貴賓出席,見證重要時刻;並由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主任王麗蕉介紹出版緣由。 臺文館長陳瑩芳致詞時表示,非常感謝呂赫若家屬長期對臺文館的信任,《季節圖鑑》不僅反映了當時臺灣的社會狀況、人民的心靈變化,亦將成為臺灣文學未來研究、創作參考素材的基底。這本書不僅容易閱讀,也具有拍攝為影視的潛力。陳瑩芳也表示,期待與中研院臺史所簽署MOU後,持續將已具有厚實基礎的史料活化,以不同形式介紹給大眾。 中研院臺史所長鍾淑敏表示,中研院臺史所與臺文館已有許多實質合作,包含現於中研院南部院區展出的檔案首展「南方.島嶼.人文」展,未來將有更密切的交流。 呂赫若家屬呂芳雄先生感性談及,非常感謝臺文館與中研院臺史所為父親的文學作品《季節圖鑑》整理出書,臺文館同時完成日記的修護與復刻,上個月恰好是父親的110歲冥誕,相信父親在天之靈也會感到欣慰。 長期研究呂赫若的學者陳萬益教授說,「一直到現在心還是碰碰跳」,《季節圖鑑》收錄的是戰爭時期,也是臺灣文學黑夜時期的作品,呂赫若的生命雖然短暫,卻不斷帶來驚喜,留給臺灣豐富的資產,期待呂赫若完整全集的出版。學者許俊雅教授則分享,《季節圖鑑》的出版填補了〈牛車〉後、〈臺灣女性〉前的空缺,讓大眾得以看見呂赫若作品風格、題材的轉變,期待此書出版能帶動一波更燦爛、更深度的研究。 本次出版的《季節圖鑑》收錄呂赫若於1938-1940年間、戰爭時期在《臺灣新民報》發表的文章,包含:以臺日戀愛情感為主軸的〈季節圖鑑〉、客家山城居住經驗為題的〈入山三題〉、描繪男性特質與親子關係的〈父已逝〉、探討追求自由年輕靈魂的〈一支球拍〉等,兼有日文原文與中文翻譯。在當時大力推展皇民化運動,致使全面停止報紙漢文版面與言論受到箝制時,呂赫若以文學從困頓中找到出路,其書寫題材與臺灣季節變化、風土相關,人物刻劃細膩、情感豐沛,在在反映了當時島上的社會情勢與人民的心靈變化。本書集結的作品係首度公開,並經專業譯者翻譯,更獲家屬提供從未公開、十分珍貴的呂赫若照片,藉由集結第一手史料,將對於被譽為「臺灣第一才子」的呂赫若生平、家族關係與解析其創作歷程與變遷,極具意義及重要性。 呂赫若留世的唯一手稿《呂赫若日記》已由家屬捐贈予臺文館,珍貴的史料除佐證了呂赫若的生平外,也讓人一窺當時臺灣的發展。為答謝家屬,臺文館費時一年多,完成數本《呂赫若日記》複製品贈與家屬,讓家屬能時時翻閱、睹物思情,凝聚家族情感。而為了讓大眾更了解修護的目的是延續文物生命、後世都能藉由文物直接了解臺灣文學的發展脈絡,修護過程也拍成紀錄影片,在本次發表會中一同展現成果。 臺文館表示,在政府推動重建臺灣藝術史的政策下,臺文館將更努力重建臺灣文學史及活化史料、連結文史合作網絡,並在文學前輩、捐贈家屬的支持下,持續發展、深耕臺灣文史精神落實在社會大眾的日常中,再次感謝文史界各方的支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