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白蕙華/台南報導)
由南科贊美酒店主辦的第十屆「星夜聖誕市集派對」活動於12/14、12/15盛大開幕,吸引了超過兩千人熱情參與。作為飯店年度最具規模之一的活動,本屆市集不僅帶來了精彩的文創市集與二手市集,更融入了公益、藝術和教育元素,成為台南地區最受期待的聖誕季活動之一。
「星夜聖誕市集派對」集結了多種攤位,包括文創設計、二手攤販等,展現出在地文化及多樣性。此外,市集中還有街頭藝人的精彩表演和音樂演出,讓現場氣氛熱鬧非凡,成為家長和孩子們共度周末的理想場所。
本屆市集的公益攤位,由「善化親子館」主辦的玩具交換活動,不僅推廣了物品的交換與再利用,也提升了二手物品的價值,強調了愛心與資源的共享。「陸軍步兵137旅」也設立了攤位,不僅展示了陸軍的歷史與文化,還提供了豐富的軍旅生活資訊。攤位上,陸軍官兵與民眾互動,介紹軍隊的訓練、任務及各項福利,吸引眾多民眾了解軍旅生活的多樣性,更能提升民眾的國防意識,展現出軍方對社會責任的積極。
12/15恰逢善化啤酒廠的國產牛肉節,儘管國產牛活動人潮如織,但仍未減少酒店市集的人潮,兩者相得益彰,在善化地區形成一個充滿歡樂與熱情的綜合盛會。贊美酒店市集現場的攤位、街頭表演讓這次的聖誕市集不僅富有節日氛圍,也傳遞了濃濃的愛心與社會責任。
為了延續這份熱情與歡樂,贊美酒店與善化區公所將在2024年12月31日辦理「2025台南跨年煙火在贊美」,為新的一年打下璀璨的開端。401秒煙火將從酒店高空盛大綻放,當日會有免費入場的草地市集、也有付費的高空酒吧電音派對、池畔酒吧微醺派對等活動, 這場民間與政府合作的活動,將進一步帶動台南地方觀光及國旅市場,並讓南科周邊居民無需舟車勞頓,在家附近即可感受跨年活動的熱鬧,成為台南跨年活動的新指標。
【贊美酒店聖誕餐會活動, 143孩童聖誕心願全數認領】
(記者 白蕙華 陳國順 /台南報導) 贊美酒店長期愛心公益活動「暖暖耶誕•贊美有愛心願卡認領」,今年再度攜手大台南地區的育幼院及社福機構,為當地的孩子們帶來滿滿的聖誕祝福與溫暖。今年是該活動的第十年,活動在全體愛心人士的熱心參與下,圓滿落幕,所有心願卡已全數被認領,孩子們的聖誕願望全部成真。 自活動啟動以來,今年已邁入第十年,贊美酒店每年都與大台南地區的育幼院和社會福利機構合作,幫助機構中的孩子們實現聖誕願望。並邀請民眾的愛心和溫暖共同參與。透過「心願卡認領」的方式,酒店親自至各社福機構收集孩子們的聖誕心願卡,並由各界愛心人士認領,為孩子們送上他們想要的禮物,贊美酒店董事長郭文俊、台灣職業高爾夫球員鄭美琦老師、蘋果樹語言治療所均慷慨贊助此次活動,助力社會關懷與慈善的發展,這些支持為活動的成功奠定了基礎。贈禮人在會後更將收到來自孩子們親手回覆的感謝卡,這份純真與感恩,成為本次活動最感人的環節。 活動現場除了進行心願卡的禮物贈送外,也邀請到了由熱愛教育與表演的美語老師共同創立的「棉花糖兒童美語劇團」進行公益演出,讓孩子們沉浸在充滿快樂與教育意涵的聖誕氛圍中。 當天的活動恰逢酒店的「星夜聖誕市集派對」,市集活動吸引了超過兩千名民眾參與。市集內不僅有二手市集與文創市集、還有街頭藝人演出及公益攤位「善化親子館」舉辦的玩具交換活動、「陸軍步兵137旅」也特別前來進行招募宣傳,吸引了不少民眾前來了解軍旅生活及招募的相關資訊,展現了陸軍對社會責任的承擔與支持。 贊美酒店第十屆「暖暖耶誕•贊美有愛心願卡認領」活動見證了社會各界的愛心與關懷。今年的活動不僅讓孩子們的聖誕願望得以實現,也讓愛與溫暖在社會各角落延續。期待未來每一年的聖誕節,能夠有更多的力量匯聚,共同為需要幫助的孩子們帶來更多希望與祝福。【113度自強戶歲末送暖慰問金】頒發典禮
(記者 白蕙華 台南報導) 台灣首廟天壇善盡天公廟在地方公益服務的重要責任,長期以來積極辦理各項社會公益活動,帶給弱勢族群溫暖,自民國91年起天壇每年於年終之際固定發放慰問金,傳遞愛與關懷,今(18)日上午10時,台灣首廟天壇不改其志再次以溫暖的行動關懷弱勢群體,由天壇董監事偕同各界賢達人士於廟埕進行113年度自強戶歲末送暖慰問金發放,共發出總金額計新台幣4,584,000元,在歲末給予764位民眾實質的濟助與關懷。 基於公平原則,慰問金的審查作業委託中華日報代為辦理,113年慰問金審核通過的補助人數共764人,每人新台幣6,000元,共發放4,584,000元。天壇董監事會表示此次慰問金的發放,匯聚了愛與善,期望受助者日後能以感恩的心,將今日感受到的溫暖與關懷繼續傳承下去,也鼓勵社會大眾參與公益與天壇共同努力為社會帶來更多的正能量,每一份愛心都是改變的力量,期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能夠讓社會更加美好。 天壇主祀玉皇上帝,自立廟之初便積極從事社會救濟,至今持續依循先賢的精神,透過宗教信仰的力量讓更多弱勢民眾獲得玉皇上帝的福澤,在過去幾年中,天壇發起了多項社會公益慈善活動,包括興辦天壇老人養護中心、定期發放台南市學生獎助學金、平安米及愛心物資捐助弱勢團體、賑災捐款等,均獲得內政部及台南市政府的表揚肯定,這些活動不僅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了實質支持,也提升了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南大126週年慶 全臺校友與國內外貴賓同賀輝煌盛典
(記者 白蕙華報導) 國立臺南大學於12月14至15日隆重慶祝126週年校慶,全校師生、校友及各界貴賓熱烈參與。14日上午9時,運動會開幕典禮在操場舉行,由陳惠萍校長帶領全校師生共同迎接這重要時刻。今年的校慶別具意義,特別有超過126位校友從全國各地甚至海外返校,共襄盛舉,充分展現校友對母校的深厚情感與支持。並迎來統一獅隊總教練林岳平與剛在國際賽事中奪冠的外野手林安可兩位驚喜嘉賓現身,共同為校慶揭開序幕。下午2時30分,中山體育館舉辦校慶慶祝大會暨第37屆傑出校友頒獎典禮,300多名師生與賓客共襄盛舉,氣氛溫馨隆重。 陳校長致詞時感謝歷屆校長、教職同仁與全體師生的努力,共同創造優異辦學成果。過去一年,臺南大學在各領域表現亮眼。2024年於《遠見》臺灣最佳大學評比中名列全國綜合大學與公立大學前30名,以及中小型大學與南部大學前10名,更以教師平均智慧財產衍生運用總金額榮登全國第一,展現卓越學術與產學實力。教師團隊屢獲國際肯定,多位學者連續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太陽能電池中心在再生能源回收領域獲得重要獎項,生成式AI、教育貢獻、藝術教育方面的表現亦深受肯定。學生的成就同樣矚目,今年有237名校友取得正式教師資格,民俗隊蟬聯全國宋江陣創意大賽冠軍、全大運摘得5面獎牌、親善大使團連續三年參與國慶活動及資工系學生在AI CUP 2024取得佳績,充分展現本校學子的綜合實力。 當日上午的開幕典禮貴賓雲集,王金平院長、恒耀關係企業吳榮彬董事長、校友總會理事長吳東林、臺南市中西區公所蔡佳甫區長、臺南郵局梁麗妍局長及各界代表蒞臨指導。空軍軍樂隊、南大附中管樂隊、樹人醫專管樂社及南護舞蹈社、家齊、南商、南一中聯合儀隊輪番演出,各系學生更以別出心裁的裝扮創意進場,韓國釜山外國語大學中文系師生亦專程前來,為此次盛會注入國際友誼的活力。 下午的慶祝大會暨傑出校友頒獎典禮中,南大表揚第37屆傑出校友共八位,包括教學類許秀玲,行政類徐吉春、黃宏田、黃麗鴻,學術(含創作)類莊秋情、林東毅,服務類鍾香珠、林冠維,同時肯定獲頒杏壇芬芳獎的五位校友、師鐸獎的六位校友,以及榮獲教育貢獻獎的校友陳正光校長。陳校長盛讚所有獲獎者的卓越成就,並期許學弟妹效法典範,勇敢前行,成為未來的南大之光。 大會並向捐助本校者致贈感謝狀,頒發特殊貢獻獎予劉吉雄董事長,並邀請獎學金捐助者親自頒發獎學金予得獎同學。同時表揚本學年度社會實踐績優教師、教學績優系所及教師,還有績優暨創新行政同仁及服務滿10、20、30年的資深教職員工,全場掌聲熱烈。 南大將於15日持續各項校慶慶祝活動,其中體育學系大隊接力競賽每年皆吸引眾多師生與居民前來觀賞,校方誠摯邀請各界朋友蒞臨為年輕學子加油,為校慶盛典再添光彩。南台南家扶歲末圍爐活動 表揚六位孩子眼中的不敗超人
(記者 白蕙華報導) 南台南家扶於12月8日舉辦「府城400年 家扶慶團圓」寒冬送暖活動,當天進行表揚及歲末圍爐餐會,並有兒少福利宣導、魔術表演等精采內容,共計有250戶扶助家庭、650位親子共同參加。除了當日團圓午宴外,南家扶將於年底前提供「超值驚喜包」給900戶扶助家庭,讓親子能使用賣場提貨券,一同採買年節物資。 今年南家扶從900戶扶助家庭中遴選出6位代表受獎,此次選拔由上百名孩子進行推薦,並從孩子的眼光中,看見家庭成員如何影響自身、帶領家庭面對生活,選拔名單包含祖父母、父母、手足等,可見家庭中潛藏許多正向影響力。經過遴選,分別由葉女士、吳女士、許鄭女士、陳女士、蕭女士、羅女士,擔任南家扶中心「家扶說書人」代表,這六名代表用他們的生命歷程帶給家庭成員許多正向影響,讓家人間有更多力量面對生活的各種情境,漸漸地讓家庭逐步朝向正向發展。 受表揚之一的陳女士是位堅強的單親媽媽,歷經喪夫及喪子的痛,為了照顧留下來且患有腦麻疾病的獨子勇敢站起來。陳女士獨自承擔家庭的重擔,無論生活多麼艱困,依然不放棄對兒子的愛與照顧。陳女士的兒子彥彥因腦麻疾病,領有中度身心障礙證明,從小就需要經常往返醫院並進行復健,避免肌肉張力過大或者有萎縮的風險。彥彥學習相較同齡落後,陳女士也積極與學校溝通及聯繫,降低彥彥在學校適應不良的狀況,甚至應徵學校特教班的助理老師,只希望能陪伴在彥彥左右。 彥彥分享成長道路上,所幸有母親的照顧及不放棄,才能以樂觀又正向的態度面對自己身體的病症。彥彥得知選拔訊息後,主動提出推薦函,希望透過這次表揚活動感謝母親的照顧及撫養,在彥彥心目中母親就像一個不敗的鋼鐵超人,從不向命運低頭。彥彥也在現場中回饋母親的辛勞:感謝媽媽一直很有耐心的陪我做復健,感謝妳不離不棄陪伴我練習走路,陪著我學各種生活技能,雖然有時候常惹妳生氣,不過妳還是很愛我,很疼我的。 南台南家扶中心李保良主任表示:「我們感到非常榮幸,能夠陪伴及見證許多扶助家庭的故事。家長們的堅持與孩子的感謝,讓我們看見了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刻,家人間的力量能夠超越一切困境,彼此相挺度過。」這次表揚活動不僅是對扶助家庭的肯定,也提醒了社會大眾關心更多弱勢家庭與身心障礙人士的需求。家扶中心將持續努力,提供更多資源與協助,幫助扶助家庭度過難關,朝向「無窮世代」脫貧之路邁進,並創造更具包容與關懷的社會。臺南市政府衛生局舉行113年終業務成果發表會,展現卓越成績,維護市民健康
(記者 白蕙華 陳國順報導) 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於12月12日舉行113年終業務成果發表記者會,以「全民防治登革熱,共創健康樂活大臺南」為主題,展現在疾病防治、心理健康推動及健康城市建設等,多方面的努力及亮眼成果,致力維護市民健康,呼應中央「健康台灣」政策。 全民防治登革熱 創建宜居健康城市:為響應中央健康台灣政策,臺南市衛生局今年以「全民防治登革熱,共創健康樂活大臺南」為主題,全面推動防疫策略。今年本市登革熱本土病例累計19例(延續112年疫情),無新增重症及死亡病例,但入夏後本土病例為0例。衛生局推出七大策略,包括新增社區動員組、推動區域聯防、實施定點醫師監測計畫等,並建立3,252個誘卵桶進行病媒監測。定點醫師自4月1日起建置,目前已有124間診所加入,通報率平均達77.77%。 9月更與友邦巴拉圭分享臺南的防治經驗,彰顯國際影響力。 疫苗接種系統便利市民 獲多項全國第一:臺南市疫苗接種預約系統持續優化,提升市民接種效率。今年1至5月,本市新冠XBB疫苗接種率表現亮眼,65歲以上長者接種率位居六都之冠。流感疫苗接種率在學齡前幼兒、學生及長者族群中亦取得佳績。此外,本市結核病發生率已由112年的每十萬人29.8人下降至今年的23.7人,展現穩步進展。 心理健康扎根社區 新增多處心理衛生中心:為照顧市民心理健康,今年新增關廟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使本市心衛中心總數達四處,預計至114年再增設安南區中心,實現每33萬人口一處心理衛生中心的目標。心理衛生服務成效顯著,今年度關懷訪視服務人次較去年同期成長31%,資源轉介服務增加42%。 健康城市建設 獲國際肯定:臺南市今年以「健康活力、臺南魅力~享受生活無礙 悠活自在的日常城市」為理念,榮獲全國唯一健康城市卓越獎。9月受邀出席韓國首爾舉辦的第十屆西太平洋健康城市聯盟國際研討會,展示臺南推動健康城市的成果與創新政策,備受國際矚目。 衛生局強調,未來將持續深化政策與中央健康台灣政策接軌,致力於發展在地化服務模式,攜手市民共創健康樂活大臺南。【2025台南跨年期待最高的煙火秀!專業團隊設計401秒高空煙火秀,草地市 集活動免費入場!】
(記者 白蕙華/台南報導) 台南善化的南科贊美酒店即將舉辦第二屆跨年煙火系列活動。活動一釋出,報名就十分踴躍,各項活動僅剩少數名額可以報名,去年活動參與人數多達萬人受到廣大好評,今年特別攜手善化區公所共同舉辦「2025台南跨年煙火在贊美」,這場民間與政府合作的盛大活動,致力於帶動台南地方觀光及國旅市場,也讓南科周邊居民無需舟車勞頓就能感受跨年慶典的熱情氛圍。 今年的跨年活動將施放長達401秒的大型高空煙火秀,去年看過煙火的民眾,反響非常的好!許多民眾表示都十分期待今年的煙火秀,希望可以用最壯觀的煙火秀迎接2025年的到來。 位於煙火第一排的「阿嬤的菜園」,推出的獨家超值烤肉十人組,更是直接秒殺售磬。館內還有多項活動,可以選擇跟親朋好友一同同歡跨年夜!除了限量「花火景觀房」,讓住客不出房門即可欣賞煙火全景。頂樓更有一年一度的快閃電音派對。邀請台灣知名DJ與MC聯手助陣,高空俯瞰401秒璀璨煙火,更提供酒精飲品暢飲,一同歡樂揮別2024! 酒店戶外園區的免費草地市集對外開放,匯集美食、文創攤位及多元表演,為來賓們帶來豐富的用餐選擇與娛樂體驗。無論是否入住,皆可免費參與這場熱鬧的戶外市集活動,一同用璀璨高空煙火秀倒數迎接新年!台南市觀光旅遊局 丁玲琍 專委 也到記者會現場表示:「南科贊美酒店從防疫時期一直到現在,都一直非常用心的在為台南在地付出,第一個跳出來當防疫旅館,是台南市旅館業的典範。在觀光旅遊活動上,也一直非常用心地舉辦活動,也希望跨年活動這次也能圓滿成功!」 今年跨年剛好在平日,沒有連續假期讓民眾可以出遠門或回家跨年,因此「2025台南跨年煙火在贊美」活動今年吸引許多南科周邊居民,下班後即可就近感受跨年儀式感最適合的地點。預計成為台南跨年新指標,無論是住宿、餐飲活動或是市集活動,都能在贊美酒店體驗全方位的跨年狂歡。訂房詳情可向酒店官網訂房或致電洽詢,南科贊美酒店:(06)583-8383。臺文館推出「捷克現當代文學展」 捷克作家珍貴文物首次來臺展出 聚焦臺捷共同足跡
(記者 白蕙華報導)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文學館推出「打字機也會唱歌:捷克現當代文學展」,今(6)日舉辦開幕典禮。展覽呈現20世紀以來捷克現當代文學作家與珍貴史料,更與捷克文學館等多個捷克文化館舍合作,將米蘭.昆德拉等重要作家的手稿、珍貴刊本、照片與器物帶到臺灣展出,同時介紹捷克與臺灣的文學互譯與對話,是歷來最完整的捷克文學大展。 開幕典禮現場,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陳瑩芳、捷克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大衛.史坦格(David Steinke)、摩拉維亞圖書館館長庫比切克(Tomáš Kubíček)、麋鹿出版社創辦人湯瑪士.瑞杰可(Tomáš Řízek)、國立政治大學斯拉夫語系系主任林蒔慧、作家洪明道等各界貴賓到場。開場由捷克文學館館長特助暨小說家愛麗絲.薩伊塔洛娃(Alice Šajtarová)、臺灣作家曹馭博在臺南愛樂的樂聲下,朗誦捷克作家雅羅斯拉夫.塞佛特(Jaroslav Seifert)及臺灣作家李敏勇的詩作,現場迴響熱烈。 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表示,「打字機也會唱歌:捷克現當代文學展」是今年文化部與捷克合作的第三檔大型交流活動,出訪捷克參與「作家閱讀月」時,對於臺灣與捷克文學的緊密連結有更深刻的體驗,也感受到彼此的友好情誼。同時在捷克如何完整蒐集作家所有翻譯作品、推動文學外譯等各方面獲益良多,也希望觀眾透過本次展覽,理解臺灣、捷克絲絲相扣的文學與文化脈絡。 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陳瑩芳表示,臺文館成立初期即與捷克文學界建立密切關係,促成譯者駐村、文學外譯等交流計畫。「打字機也會唱歌:捷克現當代文學展」是Team Taiwan和Team Czech Republic共同策展的成果,不僅介紹大家熟悉的捷克作家,也介紹1980年後許多尚未引進中譯本的年輕作家,以最全面、完整的方式向大家介紹捷克文學的發展。 捷克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大衛.史坦格分享「打字機」對於捷克文學的重要性,以及當時利用打字機秘密出版的艱辛歷程。希望本次的精彩展覽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讓臺灣觀眾認識臺灣與捷克相似的歷史情境,及臺、捷文學之間豐沛的情感與能量。 摩拉維亞圖書館館長庫比切克談到,文學能超越國界,是促進人們相互理解的橋樑。閱讀臺灣文學時,能意識到無論是看待世界的方式,或是捍衛生存、自由權利時所付出的努力,與捷克文學都是如此相似,期待捷、臺文學能有更多交流合作。 捷克文學館館長斯特利(Michal Stehlík)特別為典禮準備書面致詞,由館長特助愛麗絲.薩伊塔洛娃代讀。斯特利說,自19世紀至今,文學家在捷克的歷史演變中扮演關鍵角色,也被視為社會良知,他們不僅擁有文學才華、想像力和詩意,也透過文學展現捷克的道德與民主價值。 現年93歲的捷克作家伊凡.克里瑪(Ivan Klima),更以錄影方式現身,為臺灣觀眾致上問候。希望觀眾在展覽中感受到啟發和智慧,進而產生更多閱讀捷克文學作品的動機。 近年來不論是外交、科技或是文化交流層面,臺灣、捷克皆有深厚友誼,「打字機也會唱歌:捷克現當代文學展」便是在此機緣下,透過介紹捷克現當代重要的作家作品,帶領臺灣讀者從文學認識捷克的社會與歷史,進而深入理解捷克從民族認同、極權壓抑到走向民主自由的發展歷程。不論是國人熟悉的卡夫卡、哈謝克、米蘭.昆德拉,或是對捷克當代文學影響深遠的赫拉巴爾、伊凡.克里瑪,甚至成為民主化之後第一任總統的劇作家兼詩人瓦茨拉夫.哈維爾,這些璀璨的捷克文學作家,都值得臺灣讀者認識與閱讀。 捷克歷經1968年「布拉格之春」運動失敗之後,國家進入所謂的「正常化階段」,作家遭到監視、作品遭到查禁,許多知識份子走入地下文學,以秘密出版等形式對抗極權政府;也有許多作家流亡海外,以書寫、出版等行動持續為捷克文學發聲。面對禁錮與壓抑,捷克文學歷經了與臺灣文學極為相似的道路,也較受到全世界更多的注目,「打字機」在捷克地下文學中扮演重要角色,當作品無法出版,思想受到禁絕,捷克作家便將作品以打字稿的方式在地下流通,以躲避當權者的查緝。本次展名「打字機也會唱歌」,便是將這類地下文學行動賦予詩意想像,打字機敲打出的文字化為旋律,鼓舞著人們將追求自由民主的渴望付諸實現。 本次展覽在鄭得興老師前期學術研究的基礎上,得以牽線讓臺文館相當難得地向捷克文學館、摩拉維亞圖書館、摩拉維亞博物館等多個捷克文化館舍,借展多筆重要作家文物,當中更有許多是第一次於亞洲展出,包含赫拉巴爾個人的打字機與打字稿、米蘭.昆德拉的作品有聲書,伊凡.克里瑪遭秘密警察跟蹤的檔案,或是由海外流亡出版社「68出版社」所印行的捷克文學海外版書籍等,這些文物都可見證捷克文學所走過的堅毅步伐。同時,也有許多臺灣作家的手稿、刊物,呈現捷克文學長久以來與臺灣文壇間的交流影響,例如國立臺灣圖書館所典藏的《明日》雜誌,刊登了1930年由黃天海(筆名孤魂)翻譯的捷克恰佩克劇作〈蟲的生活〉,是捷克文學翻譯引介進入臺灣的開端。 「打字機也會唱歌:捷克現當代文學展」即日起至2025年3月2日,於臺文館展覽室D展出。此外,臺文館還規劃電影放映、作家講座、偶戲、童話體驗等一系列文學推廣活動,鼓勵觀眾走入捷克文學的世界,參與臺捷文化匯集的盛宴,歡迎有興趣的觀眾持續關注臺文館官網及FB粉絲專頁。 「打字機也會唱歌:捷克現當代文學展」 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展覽室D(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時間:即日起至2025年3月2日,週二至週日09:00-18:00(每週一休館、逢國定假日照常開館,翌日休館)現流藝術的永續精神——「亞洲黑手藝術教母」李赫本:以《海皇后》撼動全球社會影響力
(記者 白蕙華報導) 現流藝術的永續精神——「亞洲黑手藝術教母」李赫本:以《海皇后》撼動全球社會影響力 「亞洲黑手藝術教母」李赫本。(圖:李赫本) 在全球變遷的時代,藝術早已不再是少數精英的專屬語言,而逐漸成為連接不同文化與價值的全球對話。無論是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還是巴黎街頭的即興塗鴉,每一處都在見證藝術的界線不斷被拓寬。在亞洲,這股力量也正在以全新的形式展現,融入日常,顛覆傳統,甚至成為推動經濟與文化進步的催化劑。 在這樣的背景下,「亞洲黑手藝術教母」李赫本以大膽的創新和跨界的視野,重新定義了藝術的價值與影響力。她的創作融合了鋼鐵工業的剛毅與藝術的柔美,突破了地域與文化的界限。她的作品不僅僅是視覺的呈現,更是一種深入生活、啟發全球觀者共鳴的力量:「藝術應該是觸手可及的,它不應該只是掛在牆上的奢侈品,而是應該讓每個人都能參與其中,並從中找到自己的價值。」 在接受《The Icons》艾肯氏國際名人誌專訪時,李赫本進一步闡述了她的核心理念:「真正的藝術,源自於生活,回歸於人性。而一件成功的藝術作品,不僅應該在情感上打動人,更應該在文化與經濟層面創造深遠的影響力。」 作為暢銷作家與收藏家,李赫本不僅在藝術創作上取得巨大成就,也在國際藝術收藏界展現影響力。李赫本的藝術品收藏涵蓋了多位國際知名藝術家的作品,包括常玉的素描畫作等,她以獨到的眼光和品味收藏藝術,並將其視為推動藝術與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樑。李赫本的著作《李赫本藝術經濟學:人人都是藝術家,但人人都不知道自己是藝術家》正是對這一理念的最佳詮釋。這本書深入探討了藝術與經濟的交集,提出了「現流藝術」的概念——藝術不僅是創作,更是一種流動的、能融入現實生活的價值體系:「藝術的價值不在於高不可攀,也不在於它能賣出多高的價格,而是它能否啟發你去創造、去思考、去改變自己的視野和生活方式。真正的藝術力量,來自於它能喚醒人心,讓每個人發現自己內心深處的潛能與熱情,從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不凡的靈感,並最終把這種靈感轉化為推動自身與社會進步的動力。」 從鋼鐵起步,踏上藝術之路 九年前,李赫本帶著對未知的熱忱,踏入了對她來說完全陌生的鋼鐵業。憑藉著毫無相關背景卻不懼挑戰的勇氣與堅持學習的熱情,她在一個競爭激烈、業績低迷的環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並逐漸站穩腳跟。從一開始對機械設備一無所知,到深入研究機械工程的每一個細節,她以超乎常人的專注力,解決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贏得了同事與合作夥伴的信任。 這段經歷,不僅讓李赫本磨練出剛毅的性格,也培養了她面對困境時的創新思維,「齒輪如果生鏽,便無法轉動;而生命也是如此,需要不斷添加潤滑劑。」對她而言,這個潤滑劑就是藝術。透過色彩與畫筆,她將壓力轉化為創作的靈感,用一幅幅作品描繪出對生活的希望與韌性。 更令人驚嘆的是,李赫本將平凡的廠房打造成她的創作基地。在那些充滿油污與金屬光澤的場景中,她捕捉到鋼鐵剛硬的美感,並以柔和的藝術語言重新詮釋它,「鋼鐵不僅僅只是機械的基礎,它本身也可以是藝術的靈魂。」她巧妙地將工業的力量與藝術的細膩結合,創造出既強烈又和諧的風格,成為她藝術世界中不可或缺的特質。 李赫本常提到「慣者為師」這一理念,將其視為成功的重要基石。「什麼是『慣者為師』?」李赫本解釋道:「意思是,你不需要天賦異稟,只要長期專注於一件事,持之以恆,最終你就會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這種哲學不僅引導她在鋼鐵業中崛起,也成為她藝術創作的核心支柱。李赫本相信,正如每一個精密的機械齒輪經過反覆磨合才能完美運轉,藝術創作也是在不斷的嘗試與實踐中走向成熟:「其實鋼鐵跟藝術並沒有那麼遙遠。鋼鐵是有生命的,每一個齒輪的轉動,都是一種協作;而每一幅畫的完成,也是如此。只要你細心觀察,世界上的每個細節都有它的藝術性,這是我的堅信。而只要願意持續專注,『慣者為師』,藝術最終會找到屬於它的生命力。」 李赫本在她的創作基地,融合鋼鐵工業的剛性與藝術的柔美,透過精湛的創作表達與堅韌的工業背景,將每一筆畫作與每個細節巧妙結合,展現她獨特的藝術哲學與「慣者為師」的精神。(圖:李赫本) 人人皆是藝術家 李赫本的創作哲學深刻且富有啟發性,「人人都是藝術家,但人人都不知道自己是藝術家。」這不是一種簡單的口號,而是一種對人類創造力的深刻洞察。她相信每個人都擁有創造的潛能,無論身處何種環境,只要用心感受與表達,都可以將藝術融入生活之中。對她而言,藝術不應該是高高在上的象牙塔,而是一種平易近人且充滿力量的存在,能夠深入生活、點亮人心。 「生活中的每個細節都有藝術的可能性。」無論是菜市場攤販的擺設,還是清晨曙光映照的街頭景象,這些看似平凡的場景在她的眼中都充滿了無限的創作潛力。在她的作品中,觀者不僅僅是欣賞者,更是參與者和解讀者。她強調,真正的藝術應該激發觀者的想像力與創造力,讓每個人都能在藝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內心深處的潛能。 李赫本尤其提倡她所創立的「現流藝術」概念,這是一種打破傳統框架、注重當下表現的藝術形式。現流藝術不僅追求作品的美感,更注重它在當代社會中的意義與影響力。她認為藝術與生活應該緊密交織,藝術應該與時代同頻共振,成為反映現實、回應市場需求的載體。這種理念讓李赫本的創作能夠超越單純的視覺表達,成為一種持續影響社會的力量。 李赫本還指出「現流藝術」的價值在於它的流動性與適應性,「當你把藝術從框架中釋放出來,它會找到自己的方向,並融入每個人的生活。」這種創作哲學挑戰了傳統的藝術定義,將藝術從博物館和畫廊帶入更廣泛的社會場景中,賦予藝術更實際的價值與影響力。 藝術變現:超越牆上的奢侈品 李赫本的藝術理念強調,「藝術不應該只是高掛於牆,而是能深入人心,改變生活的力量。」她主張藝術應該脫離傳統的孤立框架,融入日常,成為情感與價值的雙重體現。她所倡導的「心機藝術」正是這一思維的具體實踐,將藝術與經濟巧妙結合,讓作品不僅觸動靈魂,也成為可投資、可傳承的價值體現。 在她的藝術世界中,每件作品都承載著深厚的情感故事與市場潛力。她的代表作《川流不息》以流暢的線條和鮮明的色彩展現了生命的律動,被收藏家譽為「傳家之寶」,象徵事業與生命持續向前的動力。不僅是視覺的享受,這些畫作還是財富與精神的延續,成為人們生活中的永恆記憶。 此外,當李赫本創作她的巨幅作品《海皇后》時,她不僅是在畫布上展現藝術的力量,更是在表達一種無懼、無畏的生命力。這幅作品的靈感源自她在菜市場的一次偶然經歷——一顆形態獨特的南瓜喚起了她對海洋深處力量的聯想,「即使在深海中無法呼吸,海皇后依然展現著霸氣與堅韌,這是一種生命的頌歌。」李赫本的作品就像海洋中的霸主一般,無懼任何挑戰,正如她在藝術與文化領域中展現出的領導力與影響力。 這幅作品的每一筆,每一個色塊,都是她個人力量的象徵,將海洋的深邃與生命的強韌完美融合。李赫本,作為一位多重身分的女性——藝術家、收藏家、商業領袖,無論在創作、收藏,還是在推動社會責任方面,都像《海皇后》一樣,擁有掌控命運的霸道氣魄。 在李赫本看來,藝術不應該被侷限於學院派的理論與牆上的奢侈品身份。她的作品突破了這些界線,以其極具感染力的表現手法和深刻的情感內涵,吸引了不同行業的收藏家與愛好者,「藝術是一種經濟行為,但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與文化的延續。」無論是《川流不息》的生命律動,還是《海皇后》的自然讚歌,每一幅畫作都成為連接人心與世界的橋樑:「藝術的真正價值,不在於它掛在哪裡,而在於它能否與觀者產生共鳴,能否讓人看到生命的力量與生活的可能性。這才是藝術的意義,也是它能夠持續影響人類社會的原因。」李赫本的巨幅作品《海皇后》,以鮮明的色彩與奔放的筆觸,展現了生命的強韌與無懼挑戰的精神。這幅作品靈感來自於她在菜市場的偶然經歷,象徵著無畏與霸氣,並成為她藝術創作力量的象徵。(圖:李赫本) 從創作到行動,實現 SDG 的藝術實踐 李赫本的藝術不僅於市場,更承擔著深刻的社會責任。她始終堅信,藝術的價值不只在於美學的呈現,更應該成為促進社會公平與永續發展的有力工具,支持弱勢群體改善生活條件,讓藝術成為傳遞溫暖與希望的媒介。 「能力強的人光環在自己身上,而能量高的人會去幫助他人。」這句話充分體現了李赫本的公益理念。她以實際行動踐行這一信念,利用自己的影響力與創作能力,讓更多人參與到公益活動中。她相信,當藝術與社會責任結合,它所帶來的影響可以突破任何語言與文化的界限。 李赫本的慈善實踐與創作理念也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緊密結合,尤其是在目標 10「減少不平等」、目標 4「優質教育」與目標 13 「氣候行動」三大領域展現了卓越的貢獻。通過藝術的方式推廣平等機會,強調弱勢群體的權益,在展覽中常融入教育元素,以啟發更多人理解藝術的價值與力量。 當李赫本創作《海皇后》時,她不僅是在表達對自然力量的敬畏,更是在傳達對海洋保護的深刻關切。這幅作品直接呼應了 SDG 目標 14「保育海洋生態」。李赫本通過《海皇后》描繪了海洋的無窮力量與堅韌,象徵著海洋在地球生態系統中的核心角色,以及它所承載的生物多樣性和環境價值。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重要基礎,但卻面臨著污染、過度捕撈、氣候變遷等多重威脅。只有尊重和保護海洋,我們才能維護全球生態平衡與人類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李赫本通過《海皇后》將海洋的力量轉化為藝術,提醒人們重視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對李赫本而言,藝術不僅是創作形式,更是一種能與社會、自然共振的力量。透過她的創作,李赫本展示了生命的堅韌,也傳遞出對全球海洋環境保護的強烈呼籲,並以此推動對可持續未來的關注和行動: 「藝術是通往改變的橋樑,它可以啟發我們關注弱勢,珍視環境,並重新定義我們與這個世界的關係。這正是我創作與行動的核心動力。」 李赫本將藝術與 SDG 深度結合,致力於推動目標 10「減少不平等」、目標 4「優質教育」、目標 13「氣候行動」及目標 14「保育海洋生態」。她不僅以藝術為平台傳遞社會責任,還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推動弱勢群體的權益,呼籲全球關注環境與海洋保護,並為可持續未來的發展而行動。(圖:李赫本) 從地方到國際:藝術的跨界對話 李赫本深信,台灣藝術應該走出亞洲,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為本地文化贏得更多全球性的關注。她積極參與羅芙奧、佳士得等國際拍賣會,以其獨具個性的創作風格,成功吸引來自歐美與亞洲藏家的目光。對李赫本而言,進入蘇富比拍賣會是未來的長期目標,而短期目標則是讓更多國際收藏家能夠看到並理解她的作品,認同台灣藝術的深度與價值。 除了參與國際拍賣會,李赫本還致力於讓藝術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她曾在銀行等非典型藝術空間展示作品,將藝術從傳統畫廊帶到更貼近大眾的場域,「銀行不僅僅是財富流動的場所,它同時也可以成為藝術文化的交流平台。」這種創新形式的展示,拉近了藝術與普通人的距離,賦予了公共空間新的文化價值。 李赫本的跨界對話不僅侷限於個人創作,也延伸至推廣本地藝術家,為他們在國際舞台上提供更多曝光機會。她認為台灣的藝術不但是視覺的呈現,更是一種文化對話的開端。透過藝術,希望連接台灣與世界,讓更多人了解本地文化的獨特性與創造力。 創造無限可能:藝術為未來發聲 展望未來,李赫本的藝術之路充滿無限可能,希望成為推動台灣藝術走向國際的重要力量。對她而言,藝術不僅是一種創作形式,更是一種超越文化與語言的全球對話工具。她深信,藝術的價值在於它能夠跨越地域,啟發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一代,讓他們相信,藝術是一種可以改變生活、啟迪思想,甚至塑造未來的力量。 李赫本對未來的願景並非僅限於個人成就,而是希望以藝術為媒介,凝聚社會的善意,促進世界的理解與包容,「藝術是一種跨界的力量,當它與生活、科技和環境結合時,便能產生無限的可能性。」她希望未來能透過國際合作、展覽與藝術教育,讓更多人參與到這場關於美與力量的對話中,讓藝術真正融入生活,成為每個人心中的靈感來源。 為了實現這一願景,李赫本不斷努力推廣自己的理念和作品。即將攜手台灣藝術家,共同舉辦雙個展,展覽將於 2024 年 12 月 7 日至 12 月 24 日在台南市安平區的梵藝術私人美術館隆重舉行。此次展覽不僅是她過往創作的精華展示,更是一場全新對話,聚焦於她對海洋、自然與社會的深刻思考。她期待這場展覽能不僅觸動觀者的情感,也啟發更多人加入藝術與社會責任的行列:「藝術的未來在於它如何啟發人心、連結世界,並以觀者為大,讓每一個人都能從藝術中找到自我共鳴。我希望打造一個以藝術為核心的全球化平台,讓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共同創造、共享靈感,並用創作回應我們這個時代的挑戰。這不僅是我創作的初衷,也是我對未來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