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勿輕忽:台灣高發生率的「上泌尿道上皮癌」 點擊圖片放大

血尿勿輕忽:台灣高發生率的「上泌尿道上皮癌」

(記者  白蕙華報導)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泌尿科主治醫師 戴大堯

78歲的胡先生喜歡戶外運動,常邀約友人到處爬山。3年多前突然發現尿裡有血絲,左後腰部隱隱有不適感,除此之外並無其他症狀。起初以為是爬山太累,多喝一些水並吃了家裡自備的止痛藥,尿液中帶血和腰痛的情況就改善了;然而,2個月後類似的情形再度發生。這次胡先生到泌尿科門診就醫,經詳細檢查發現左側輸尿管內有癌細胞,切片診斷為上泌尿道上皮癌。

成大醫院泌尿部戴大堯醫師表示,胡先生接受根除性手術,確認為第一期癌症,追蹤3年至今無復發,在醫師建議下也戒除抽菸習慣,慢慢回到以前戶外運動的生活。胡先生笑說,以後一定會好好注意自己的身體,再也不敢輕忽了。

人體的泌尿道系統,是腎臟製造尿液,經腎盂的匯集由輸尿管送至膀胱儲存,再由尿道將尿排出體外;其中,腎盂及輸尿管為上泌尿道,而膀胱和尿道則為下泌尿道。泌尿道系統是由泌尿上皮細胞所構成,這些細胞如果產生病變癌化,就稱之為泌尿上皮癌;上泌尿道上皮癌專指由腎盂及輸尿管的上皮細胞病變所產生的癌症。

台灣上泌尿道上皮癌的發生率與鄰近國家、歐美相比,高出4-5倍之多,台灣每年新診斷案例約為1,000人,其中以嘉義、台南及高雄沿海地區的發生率高於其他縣市。

根據臨床觀察,腎功能不佳、洗腎患者、抽菸、年紀大、有中草藥服用史、接觸過化學有機溶劑,以及曾居住西南沿海地區、飲用地下水的人有較高的罹病比率。經過這幾年大量研究發現,中草藥內的馬兜鈴酸及地下水內的重金屬砷,可能是台灣高發生率的原因。

戴大堯醫師說,大約有8成的上泌尿道上皮癌患者初期症狀是尿中有血。但尿中有血在排尿時並不會疼痛,且出血可能時有時無,因此容易被認為只是泌尿道結石而不以為意,直到血尿越來越嚴重才就診,而延誤早期治療的時機。

上泌尿道上皮癌的惡性程度高,復發可能性也高,治療方面建議在癌症未轉移前接受根除性手術,摘除有問題的腎臟和輸尿管;成大醫院具備相當成熟的手術經驗且術後復原速度快,手術方式可依照個別狀況,由醫師與病人討論採取傳統開腹、腹腔鏡手術或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若發現癌症已有轉移,開刀的效果有限,常會以化學治療或免疫治療為主。

戴大堯醫師因此表示,若發現無痛性血尿,應立即前往泌尿科就診;他也提醒,平時注意自身健康狀況,不抽菸、不飲用地下水、勿服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以降低罹癌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