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白蕙華報導)
臺南市議會15日下午召開第4屆第6次定期會第1次程序委員會,會中通過9月26日至12月4日召開第6次定期會。
本次程委會主要審定議程草案,由召集人邱莉莉議長主持,委員林志展副議長、蔡育輝、林燕祝、陳秋宏、周嘉韋、陳昆和、林冠維、Ingay Tali穎艾達利議員出席,市府葉澤山副市長、尤天厚秘書長及民政局長姜淋煌代表列席。
程序委員會討論第6次定期會議程草案,會中通過9月26日至12月4日召開大會,並於議程草案增加1場專案報告,亦即9月30日上午原訂進行「房屋稅徵收率修正實施後徵收情形與影響」專案報告,下午增加「丹娜絲颱風及0728豪雨各區災後重建執行」專案報告議程。其它議程則維持不變,10月1日起各部門業務報告及質詢;10月23日起上午進行市政總質詢,聯席審查預算則自10月30日下午展開。
本次程委會討論之議事日程草案將提報大會審議,並預定9月17日下午召開第2次程序委員會,審查各項提案
2026臺南古都馬20週年開放報名 黃偉哲邀跑者齊聚挑戰百萬獎金
(記者 白蕙華報導) 以古蹟密度最高及小吃補給最豐盛聞名的「2026臺南古都國際半程馬拉松」即將邁入20週年,明(2026)年3月1日在市府永華市政中心南島路盛大開跑,並於今日起開放報名。市府今(15)日於永華市政中心舉辦記者會,市長黃偉哲表示,本次賽事總獎金高達新臺幣100萬元,並新增「學生組(10K)」及「公益健康休閒組(5K)」,歡迎年輕學子及身心障礙朋友一同參與,共享榮耀。 市長黃偉哲表示,台南古都半程馬拉松以台南美食補給聞名,本屆以「穿越古今X奔向未來」為主題,誠摯邀請各地跑者共襄盛舉。20周年賽事包含半程馬拉松組(21.0975K)、路跑組(10K)、健康休閒組(5K)及公益健康休閒組(5K),讓參賽者在揮灑汗水之餘,也能體驗臺南文化與運動結合的獨特魅力。 體育局長陳良乾指出,今年賽事吸引來自44個國家、近500名國際跑者報名,展現賽事的高度國際化。2026年適逢古都馬拉松20週年,除邀請不同國家跑者來台南交流,延續「文化古都、獨家港景、米其林美食補給」等特色,更推出公益淨灘、紀念鞋袋及限量加購商品初半馬獎盃等系列活動,讓馬拉松成為國際交流與永續精神的最佳展現。 體育局補充,報名時間自今(15)日下午2時30分起開放至11月2日截止,凡報名者皆可獲得古都20週年限定「我是跑者-運動收納提袋」,象徵跑者完成挑戰的榮耀時刻。歡迎全世界的朋友來臺南,以奔跑寫下屬於自己的20週年紀念。更多資訊及報名請至伊貝特網站(https://bao-ming.com/eb/index),一同見證古都馬的歷史新頁。 今日記者會包括立委陳亭妃、議員IngayTali穎艾達利、林美燕、陳秋萍親自到場,立委林俊憲、林宜瑾、郭國文辦公室代表及各議員服務處代表皆到場響應。114年台南市好人好事代表表揚大會
(記者 白蕙華報導) 114年台南市好人好事代表已順利選拔完成,本年度共遴選出二十二位好人好事代表。這些代表們長期在社會上熱心公益、默默行善、樂於助人的義舉,深獲我們的敬佩與景仰,也是大家學習的模範。他們的善行義舉型態雖有所不同,但都有著一顆樂於助人、與人為善的心,也充分發揚人性中「關懷別人、人心本善」的基本光明面。在當今功利主義充斥生活周遭的時代,實屬不易;除特表敬佩及恭賀之意,更期許他們本次的獲獎,乃是進一步付出的里程碑。 本年度台南市好人好事代表的評選,共有初審和複審兩階段。初審由本會總幹事擔任執行秘書,於114年6月21日~7月14日負責審查被推薦者資料;複審則由本會邀請社會各界經驗豐富菁英擔任評審委員。各評審委員先在家中仔細詳閱被推薦人的資料,審慎的評分之後,於114年7月15日下午2時在臺南市議會召開複審會議,共同討論符合當選資格的台南市好人好事代表。本會感謝臺南市議會的協助,提供莊嚴舒適的評審場所,讓評審委員們在嚴謹而公開的程序下圓滿完成,在此向臺南市議會致上最深謝意。同時也感謝臺南市政府大力支持與指導表揚活動的進行。 本次複審的評審委員邀集各界碩彥,有主任委員楊政達理事長、勞動界委員林勝男榮譽理事長、學術界委員謝文真教授、慈善界委員黃界仁榮譽理事長、公益界委員黃全永董事長、企業界委員吳至宏董事長、商業界委員許俊雄總裁、法律界委員黃瓈瑩律師、社福界委員呂維胤秘書、醫學界委員蘇文彬醫師等各界代表。經委員們詳細地審閱受推薦者事蹟資料,秉持公正態度力免遺珠之憾,終完成任務,推舉出本次二十二位台南市好人好事代表當選者。本年度二十二位當選者,分別王正坤先生、陳蕙菁女士、蘇世揚先生、唐志浩先生、黃朝春先生、陳天祥先生、王秀文女士、林惠卿女士、吳孔文先生、曾俊郎先生、李聰周先生、蘇啟松先生、吳易隆先生、郭明元先生、陳億龍先生、陳宜安女士、黃小娟女士、王宗宸先生、王秋鑾女士、鄭玉娟女士、陳必彰先生、董育瑄女士。 社團法人台南市好人好事運動協會謹訂於114年9月14日(日)上午10時,於台南市東東宴會式場一樓東瀛廳舉辦「114年台南市好人好事代表表揚大會」,願能藉以拋磚引玉,發揚善行義舉,使社會大眾見賢思齊,促進社會和諧。職訓學員烘焙義賣展愛心 技能培訓轉化社會力量
(記者 白蕙華 報導) 臺南市政府勞工局在市長黃偉哲「希望家園」的朔造之下,委託伽碩企業有限公司辦理「咖啡飲品與麵包烘焙實務班」身障職訓班,在課程尾聲舉辦成果義賣,現場擺放學員親手製作的烘焙成品,並將成果義賣全數捐出。 勞工局長王鑫基表示,台南是個有愛的城市,透過各位將愛的循環展開分享給更多人,並響應大水庫理論,希望每個任務、每個環節都能透過大家的分工合作一起完成,對結訓的成果義賣表示讚賞與肯定,並代表市長黃偉哲感謝大家互相支持,也見證了學員們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與收穫。 伽碩職訓執行長郭明洽表示,長年舉辦的義賣活動已累積在地好口碑,義賣不僅是學員展現技能的舞台,也讓他們被更多人看見,最終義賣所得累積至6萬元,全數捐贈予台南市勞工志願服務協會,用於協助弱勢族群改善居住環境,透過「學習—展現—回饋」的循環,學員的訓練成果不僅發揮在專業技能上,更進一步轉化為社會關懷的力量。 本班許多學員在參訓前對自身能力缺乏信心,擔心無法勝任專業烘焙,然而經過數月的課程訓練,他們從基礎麵團揉製、餡料調配,逐步建立自信與專業能力,課程過程中,學員不僅要克服技能學習的挑戰,也需面對身體或心理上的限制,但在師資團隊耐心指導、同儕互相鼓勵,以及職務再設計的協助下,最終能獨立完成產品,此次成果展包括香濃細緻的乳酪布丁燒、鹹香兼具的岩燒海苔肉鬆蛋糕捲與肉鬆雪花餅,以及中秋前夕最受矚目的蛋黃酥,琳瑯滿目的點心不僅外觀吸引人,更蘊含了學員們的努力與心意,現場洋溢滿滿成就感。 勞工局表示,希望透過成果展讓社會看見身心障礙者同樣能以專業與熱情創造價值,傳遞希望與正能量,期待能讓企業保持開放的態度,並結合輔導員的協助,讓學員們順利就業,持續擴大愛的循環2025臺灣文學獎創作獎頒獎典禮登場 跨域書寫現文學多元風貌
(記者 白蕙華報導) 2025年「臺灣文學獎」創作獎贈獎典禮今(6)日在國立臺灣文學館舉行,文化部常務次長徐宜君、國立臺灣文學館長陳瑩芳及多位評審委員與文學界貴賓出席,共同見證這場國家級文學創作獎盛典,為得獎者的榮耀時刻鼓掌。典禮由音樂人也是去年臺灣文學獎金典獎入圍的創作者巴奈.庫穗(Panai Kusui)以跨語言、跨族群的組曲演出揭幕,象徵臺灣文學獎創作獎多元語言與文化根基的豐富性。 文化部次長徐宜君今日代表文化部長李遠出席時表示,文學創作是一條非常孤獨且艱困的旅程,但是因為有各個創作者的參與,透過母語創作表達對歷史的凝望及對社會的反思,讓讀者有機會去感受一段不同的生命故事,同時看見文化的厚度與歷史。特別的是今年得獎者除了來自臺灣,也有來自國外,代表文學的創作其實可以牽起人和人之間的情感,這在文學創作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臺灣文學館館長陳瑩芳指出,本屆創作獎參賽踴躍,投稿數量創歷年新高,而且題材多樣、風格各異,反映臺灣文學當代關注的議題與創新敘事視角。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劇本獎及台語文學散文獎得主雖旅居海外,作品依然深刻傳達臺灣文化與情感,展現創作不受地理侷限,仍可引起讀者共鳴。同時,獲獎者背景橫跨世代、職業及多種創作領域,有大一新鮮人的文學新星,也有資深創作者與學術研究者,體現出只要有感受及創意,經過打磨淬鍊的文字篇篇都是動人的臺灣故事。 劇本創作獎由旅居澳門的陳巧蓉以《千年之癢》拔得頭籌。陳巧蓉說,「這部作品的創作靈感來自思念外婆,透過創作表達對土地與親人的思念。」劇本以擬人化的方式,以疥蟲視角觀人、觀史,揭開關於臺灣島嶼的土地記憶,並以迴旋狀的結構呈現。而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獲獎劇本目前亦已獲得韓國譯者青睞,正積極展開翻譯中。 台語文學新詩獎頒贈予李長青〈「有伊的」歌──紀念瑪麗斯‧孔黛(Maryse Condé),兼寫予臺灣〉,李長青表示,本作品不僅傳遞個人心聲,也透過台語詩的形式呈現臺灣文化的多重面向,甚至從國際視角反思臺灣,讓更多人看見台語文學的價值與獨特性;而旅居德國的吳品瑜以〈啞口新娘家己嫁〉獲得散文獎,她形容此次榮譽如同獲得一朵「臺灣文學的紅牡丹」。她表示,母語創作讓她能夠書寫臺灣女性的傷痕與故事,也讓她重新找回自我。她也呼籲更多人撿回母語,透過文學凝聚島嶼共同體;小說獎由陳龍廷〈Kéⁿ-kui〉奪得,他深耕布袋戲研究30多年,也投入台語創作20餘年,其在得獎感言內感謝呂興昌老師的指導,並表示臺灣有許多值得探討的議題,但需要找到合適的寫作技巧才能準確表達。本篇小說費時數年才完成,陳龍廷特別將此榮耀獻給在天上的父母與培育其文學成長的成大台文系。 年僅18歲、剛剛進入大學的蕭宥以〈夜光島──刻入潮聲肚个天光日〉獲得客語文學新詩獎殊榮,評審邱湘雲盛讚其以簡潔語句描寫海潮與黎明、暗夜至天光,展現年輕創作者的詩性成熟與堅毅精神。蕭宥在台上以令人驚豔的流利客語表示,未來會持續筆耕記錄臺灣故事;散文獎得主何志明則以〈籠仔肚个光〉三度奪魁,這篇作品書寫單親兒子獨自照顧病父的長照歷程,深刻反映當代家庭結構與老化社會問題,情感層次豐富,備受評審肯定。 阿美族詩人Uhay Mali Pacidal徐邱宜婕以〈Mali〉獲得原住民華語文學新詩獎,徐邱宜婕表示,「Mali」是母親的名字,作品呈現當代原住民女性面臨的多重困境,以及世代間情感與疏離的延續,藉此揭示土地上的壓迫與想像。散文獎得主是泰雅族年輕世代創作者麗度兒.瓦歷斯,其以〈母親結〉再度獲獎。麗度兒透過個人與家庭記憶交織部落文化與性別觀察,從柔韌卻有力的原住民女性視角,書寫對部落、土地與生活的理解;小說獎由泰雅爾族Lulyang Nomin 魯亮.諾命〈蚤〉摘冠,其以主人翁與跳蚤的鬥爭,隱喻原住民部落買賣交易與土地流失,巧妙融合傳統題材與現代小說敘事技巧,跳脫原住民傳統的批判,著重在人物的內心世界,魔幻寫實、運用手語的對白凸顯長久以來失去的話語權。致詞尾聲,他特別以族語朗讀詩句來向現場來賓致謝,「不要忘記我們是誰,願靈鳥希利克與你們隨行」。 本屆臺灣文學創作獎充分展現語言多元、創作自由與風格開放的特性。為鼓勵更多熱愛書寫的創作者投入母語文學與劇本創作,臺文館特別規劃「母語.返家:說媽媽的話,寫島嶼的事──2025臺灣文學獎創作本事系列講座暨母語主題日推廣活動」,邀請得獎者與聽眾分享創作歷程與心法;並舉辦多場母語文學書寫培力活動,包括「部落文學力」及客語與臺灣台語寫作工作坊,希望在導師的陪伴及指導下,有更多的創作者投入母語書寫。大亞集團七十週年:初心不變,永續新篇章 深耕台灣共築美麗家園
(記者 白蕙華 陳國順/台南報導) 大亞集團(1609)今(4)日於台南遠東香格里拉飯店舉辦「初心不變,永續新篇 七十週年慶記者會」,自1955年在台南以電纜製造起家,歷經七十年轉型與拓展,如今已成為能源串接與可持續發展的領導品牌。大亞不僅見證台灣產業的重大變遷,更以穩健經營與具體行動,將企業成長與社會共榮緊密結合。 自創立以來,集團業務從電線電纜拓展至銅材、太陽光電、儲能系統與再生能源,董事長沈尚弘回顧:「大亞從一條電纜開始,創辦人沈大枝與沈金承在資源匱乏的年代白手起家,用雙手與信念拉起了大亞的第一條生產線。我們承接了他們的韌性、執著、實事求是,如今大亞深耕台灣、布局全球,這七十年來不斷突破挑戰、擁抱轉型的歷程,每一份成就都來自員工的努力、合作夥伴的支持,以及社會的信任。而我們實踐對土地與社會的承諾,並非追隨ESG潮流,而是希望因為大亞的存在,社會能多一分正面力量、環境能多一分永續能量。」 公益暖場 花蓮縣青少年排笛團感動全場 記者會在花蓮縣青少年排笛團表演中揭開序幕,沈尚弘董事長分享,他於2024年末首次聆聽排笛團演出,深受孩子們在資源有限環境中堅持夢想的故事感動,「對於偏鄉孩子而言,音樂不只是才藝,更讓孩子在音樂中找到了舞台與自信,我們樂於支持這樣為台灣培育下一代的行動。大亞這次邀請花蓮排笛團前來台南演出,不僅是對孩子們的支持,更體現了我們對文化傳承與世代共融理念的遠景。」 值得一提的是,花蓮縣中小學排笛團自2016年起,在花蓮縣政府與伺動行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下,已成為花蓮縣重要的藝術深耕教育計畫,目前涵蓋31所中小學、550位學童。伺動公司藝術總監張愷家女士表示,本次特別感謝大亞集團沈尚弘董事長全力支持,促成排笛團今晚(4日)在台南文化中心的公益演出,不僅讓花蓮偏鄉孩子圓了到台南演出的心願,更安排了隔日參訪大亞的漁電共生案場,凸顯企業對教育與社會共榮的承諾。 落實ESG 永續行動與社會公益成果亮眼 在七十年的日常營運中,大亞深知永續不是口號,而是一步步落實在每次的選擇與決策,大亞將永續發展納入經營核心,並在ESG三大面向展現成果: 氣候行動:2024年集團範疇1&2排放量已較基準年(2021年)下降17%,並完成5件產品碳足跡查證;2025年起母公司將透過自有太陽能電廠每年轉供340萬度綠電,預期達成RE10%目標。 永續供應鏈:2025年與玉山銀行、金屬中心合作,推動供應商展開原物料碳足跡盤查與第三方查證,降低範疇三排放。大亞已完成對97%關鍵供應商的ESG風險評估,並接連獲得中華電信「CDP碳管理獎」、商周「碳競爭力100強」與天下雜誌「1.5˚C標章」等肯定。 社會公益:由大亞電纜美麗家園基金會舉辦的「鳳凰花論壇」與「綠集合徵選」,累計支持近兩百組投身環境保護的行動者,基金會也長期推動「老屋用電安全健檢」、「手作步道」計畫,亦支持「iTrail 台灣步道守護網」、「阿塱壹減廢淨灘」等永續行動。除此之外,大亞舉辦的企業活動「旺萊馬拉松」每年邀請同仁與社會大眾共襄盛舉,讓永續、地方特色與運動發展的精神同步展現。 以初心擘劃新起點 邁向百年大亞 面對全球淨零與能源轉型浪潮,沈尚弘指出,大亞早在十多年前即投入太陽光電與再生能源布局,除了奠基大亞的ESG實踐,亦為台灣能源轉型提供動能。他強調:「七十週年是新的起點,我們將持續以穩定的力量推動轉型,為台灣的土地、產業與社會共創美麗家園。」總管理處處總經理陳重光則表示:「大亞將持續推進氣候行動、擴大再生能源應用、強化永續供應鏈,並積極投入各項公益,全面深化集團的永續影響力。」 大亞集團簡介: 大亞集團成立於1955年,在地經營70年來,以「精益求精、共存共榮、實事求是、創新求變」的企業價值觀,敦促著經營者及所有職員,不間斷地促使公司邁向多角化經營。大亞集團是全國首家生產34萬5千伏特超高壓電纜,並通過台電定型試驗評鑑的企業,也是全國漆包線市佔率第一的品牌。看好再生能源的發展及顧及下一代的未來,積極投入能源傳輸、轉換的上游及下游,深化能源的產生、儲存及管理。 大亞集團以能源串接的領導品牌之姿,率先同業站穩能源鏈解決方案,從能源的產生、傳輸、轉換、儲存到管理,完整能源鏈的每一個層面。秉持負責任的開發,啟動以漁業為主、綠能產電為輔的「志光能源漁電共生電廠」,真正做到「漁業為本,綠能加值」。在能源的儲存與管理方面,以自主技術建置大亞儲能微電網,為全台唯一百萬瓦級大型儲能不斷電系統。 大亞集團致力實踐友善環境、美麗家園推手之願景,設立「財團法人大亞電纜美麗家園基金會」,定期舉辦「鳳凰花論壇」、「綠集合徵選」,不僅探討環境永續議題,更支持能開創環境友善的具體行為。大亞秉持著專業與不斷創新的核心理念,同時也為推動環境永續,落實打造美麗家園的信念努力,未來將持續深耕能源鏈,以穩定的力量支持台灣能源的轉型目標,實踐友善環境、美麗家園的初心。林俊憲化身型男主廚製中秋月餅 關懷植物人
(記者 白蕙華報導) 中秋佳節將至,9/02(二)林俊憲立委化身型男大主廚,擔任創世中秋義賣大使,攜手糕點老師現場製作月餅,提前陪伴因車禍成植物人的阿昌及家人同慶中秋。創世基金會台南分院長年照顧著 60 位清寒家庭植物人,今年因不景氣面臨龐大經費壓力,急需捐款及義賣補足經費短缺。立法委員林俊憲深耕台南,關注在地交通建設及弱勢服務,認同創世基金會的安養服務理念,率先拋磚引玉捐助 10 萬元為植物人照護需求發聲:呼籲更多民眾加入,認助創世推出的文旦義賣禮盒。 林俊憲表示,台南才挺過風災,地方農漁業受衝擊,文旦農家雖面臨滿地落果的嚴重災損;但堅韌的愛心卻未曾退縮。11年來支持創世基金會的「汽球彥文旦果園」,在風災中遭重創,卻依然無償捐出 600斤麻豆老欉文旦做公益,為創世注入了一股暖流。汽球彥果農李明彥強調,創世已經照顧植物人39年,而幫助台南的植物人朋友已成為使命,是一份值得堅守的承諾,土地銀行東台南分行、台南市記帳士公會、尚沃企業等單位也加入愛心行列,陸續認助。 創世基金會台南院院長孫淑媛表示,今年至8月創世台南安養院照護經費受關稅、國際情勢、物價等因素已衰退超過五百萬,為募集植物人服務經費,推出麻豆文旦禮盒和月餅禮盒:麻豆50年老欉文旦「頂級柚禮盒」、「御品柚禮盒」和「大白柚禮盒」及三統漢菓子的「月耀餡禮」、肉鬆捲、濃心捲等禮盒。祝福善士們闔家歡慶過中秋,讓一份禮有雙倍愛,義賣收入扣除成本後全數用於植物人常年服務經費。愛心專線 (06)260-1655 中秋小組,義賣網址 https://www.genesis.org.tw/contents/goods?branch=114。[新樓醫院保齡球社在第三屆保齡球比賽中表現卓越]
(記者 白蕙華/台南報導) 新樓儲蓄互助社舉辦的第三屆保齡球比賽中,新樓醫院保齡球社的三支隊伍憑藉出色的表現,從眾多35支隊伍中脫穎而出,再次展現了卓越的實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新樓醫院愛心隊在決賽中,憑藉優異的表現,以2局總分1098的驚人成績奪得冠軍,為醫院贏得了榮譽。同時,新樓醫院當責隊與敬業隊也不甘示弱,分別以918分及846分的成績獲得第三名和第四名,顯示出醫院隊伍的全體實力。 新樓醫院社醫部紀鈞齡部長表示,今年恰逢新樓醫院160週年,醫院特別致力於推動多元運動賽事,鼓勵員工透過運動來舒壓,促進身心健康。他提及本院秉持「幸福職場」的精神,積極推廣社團活動,保齡球社的成員來自不同院區,各職類的同仁共同參與,進一步增強了員工之間的情誼與合作。 自首屆比賽以來,新樓醫院保齡球社已連續參賽三年,並在每年的比賽中持續進步。紀部長強調,比賽不僅是對技術的挑戰,更是提升團隊凝聚力與友誼的重要平臺。他們期待在未來的比賽中再創佳績,繼續為醫院爭光。114年特優里鄰長與績優民政人員表揚大會 黃偉哲肯定辛勞守護市民
(記者 白蕙華 蕭博元/台南報導) 台南市政府今(28)日上午於安平區福爾摩沙遊艇酒店舉辦「114年特優里長、績優民政人員暨資深里鄰長表揚大會」,由市長黃偉哲親自頒獎予148名獲獎里鄰長,肯定他們長期投入基層服務、守護市民的無私奉獻。 黃偉哲表示,內政部正在修法,預計明年開始針對每位連任六屆以上里長,可獲30萬元慰勞金。他指出,雖中央補助減少、台南財政吃緊,但新法通過之後,市府仍將全力支持基層。 黃偉哲強調,里長與民政人員在防災、疫情及登革熱防治中承擔第一線辛勞,例如近期丹娜絲颱風慰助金已迅速核發7億多,展現基層的韌性與專業,是市民最堅強的後盾。 今年表揚名單包括64名特優里長、65名績優民政人員,以及多位資深里鄰長,其中有服務滿50年的資深鄰長6名、40年以上者1名、30年以上者9名及20年以上者3名;另有160名服務滿30、40年以上的資深鄰長,由區公所轉頒市府獎狀,以感謝他們將人生精華歲月奉獻鄰里,將為民服務融入生活日常。 民政局長姜淋煌指出,里鄰長是市府與市民最直接的橋梁,只要里政穩健,區政與市政就能順利推動。每一位受獎者都是民政體系的楷模,更是地方自治的基石,這份榮譽不僅代表肯定,也象徵著持續為民服務的責任。